2017年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迎来倒闭潮,“Made in China” 面临空前危机」的说法?

[写篇干货吧]

我是偏乐观的。

首先声明我承认中国有很多问题。但我个人是不太相信那种把中国的各种问题一罗列,就得出结论吃枣药丸之类结论的。这种论证太廉价。要说问题,三十年前和二十年前的问题更多。但中国当时并没有因为更多的问题而完蛋,还是走过来了。风物长宜放眼量。

看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我自己私人的一个角度。

我在一家美国集成电路IC公司X(虽然不涉及什么机密但我还是隐去公司名字,当然行内人一看也明白)。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说X在世界顶级之列应该没有争议。销售额规模X不是最大,Intel最大,X稳定在全球第三到第五左右。但X特点是产品线特别特别宽。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按完整产品型号来算:十万多种,比排名第二到第十加起来的总和还多。从几百几千美金一片的专用处理器,到在国内花钱都买不到的美国禁运的高速高精度模拟芯片,到几分美金一片的小逻辑小运放,X都有。

正因为这样的特点,X产品应用的领域非常非常广泛。大家环顾四周基本上只要带电的地方,都能用上X的产品(只是说可能性而不是一定,毕竟X的产品也面对很多竞争),甚至你看到的那个东西可能已经用上了。基站、服务器、手机、电脑、电视、医疗器械、汽车、高铁、高压输电、智能穿戴、点钞机、伺服、PLC、空调、机器人、工业控制、变频器、电影、照明、新能源、无人机、电梯、冰箱、洗衣机、音响、玩具、水电气表、甚至包括电动成人用品。。。。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应用,或多或少都可能用上X的产品。把我罗列的这些应用在中国能排进前几位的公司找出来,肯定都是X的重点客户。(行外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X就是这么样的公司)

所以我自己观察一个东西:"X指数"--就是X在中国的总销售额。

我觉得这个X指数能反应一定的问题,因为:

1. 如前面所说,X的产品很全,可以覆盖非常非常多行业。

2. 芯片是很多行业的源头或核心。很多制造业的产品都需要芯片,连运动鞋里都带芯片了。芯片是根基的根基,也是很多其它行业的指向标。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芯片的客户,要么被芯片客户所间接覆盖。通过芯片可以见微知著。

3. X在中国的销售额规模已经很大。每年两百亿人民币,这个规模我认为已经有统计代表性了。而且因为产品种类多,X在国内的客户数以万计,高度分散。

4. 能用X产品的公司,或者说需要IC的公司,需要一定的研发能力。虽然不一定算高科技,但在制造业里也脱离传统(钢筋水泥傻大黑粗)或低端(衣服鞋子塑料盆之类)了。他们的产品可算中档工业品,少部分可算中高档工业品。他们的表现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

5.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X的数据系统管理统计销售额,是把纯代工加工排除在外的。举个例子富士康在中国生产苹果手机,里面用到X的芯片。在X的体系里这个业绩是算在美国而不是中国的。因此我这里说的X在中国的销售额,反映的是研发设计和生产都由本土客户产生的生意。行内话叫Local Demand Creation,本土需求。虽然富士康之类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部分,但本土需求显然含金量更高。



说了那么多,结论是什么呢?
1. 结果是按年看05年至今的每年,都刷新前面的记录,创造了历史最高。包括08年金融危机那两年。

2. 12年还是13年,中国就成为X全球第二大市场了。超过日本,超过整个欧洲之和,台韩自然不在话下,整个印度大概还没有我们一个城市生意大。当然最大的还是美国(一家苹果就占了X全球生意的不小一块,也是最大的客户),但中美已经是一个等级。如果按照宽口径统计中国制造业,就是把上面第5条所排除的代工需求算进去,中国早就超过美国了。

3. 这两年都说经济不太好,生意确实比以前难做些,但结果还是不难看--16年一季度X指数又创新高,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季度。现在2季度过去两个半月,这个季度刷新历史最高没有悬念。


所以,以我在X这么长时间观察中国制造业的理解,我觉得中国的经济远比很多人云亦云的要丰满,要复杂很多、多元很多。我们的制造业确实也扎扎实实的在进行转型。现在看耐克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就宣称中国药丸的人,大概活在10年前。

那些所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连X这个以触角长为特点的IC公司,甚至连个业务代表都没有,但是X在中国,又是晶圆厂又是封测厂又是物流中心又是做研发,投资以百亿计。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觉得中国的产业在一点点往上爬,已经和普通国家拉开差距。

产业、科技能不能往上爬,我觉得是国家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推动上层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的因素。除了那些资源型国家(如沙特),所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科技树、产业树上往上爬。老牌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就开始爬了,后起如韩国虽然时间晚但在直追。普通农业、低端制造业不可能使国家富裕,那些行业不可能有超额利润。只有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不是制造业道理都一样)才能带来丰厚回报,这点对个人、对公司、对国家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我看到的中国和loser国家有本质不同。

============
补充:

我个人觉得,制造业是百业根基,尤其对中国这么大体量和这么丰富行业来说来说。

芯片是根基的根基,也是很多其它行业的指向标。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芯片的客户,要么被芯片客户所间接覆盖。我想知道现在中国制药企业怎么样?去看看那些卖光谱分析设备的客户买我们多少东西就知道了。想知道房地产怎么样?看看我们的芯片在电梯控制器客户里如何。想知道电影院线生意好不好,看做影院投影的买了多少数字微镜芯片--这个芯片拿过奥斯卡奖。想知道国内自主汽车怎么样?看几个国内车厂要的汽车级芯片多不多。想预测下互联网巨头的生意?看看数据中心专用的电源和温湿度传感芯片卖的如何。这几天大家看到消息说世界烟草销量跌了,你以为是因为反腐或控烟?我告诉你,那是因为电子烟...

至于那些本来就是电子产品的行业,如手机电脑之类,更是不用说了。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家下大力气要搞定集成电路芯片。

====
再补充:
有人在问X在中国市场是不是在持续增长份额,如果X的份额显著快于全行业,那只能说明X好而不一定说明中国的问题。答案是,考虑到X主动退出的一些领域,X在中国份额应该变化不大。

=======
20160627补充:
大家想看一些具体数据。本公司数据由于涉及到商业保密的原因,不太方便在这里放出来。今年我们公司会庆祝入华30周年,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关注PR文章。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其它角度直观数据。德勤(Deloitte)刚刚出了一份长篇报告,"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veness Index", 全球制造业竞争分析。下面是一些宏观数据。

还是做个声明:德勤的报告很全面。我侧重挑的是“正能量”部分。这是因为讲问题的部分(如环境保护、专利、法律等)大家太耳熟能详了,已经成了网络声音的主流,甚至很多都是幸灾乐祸而已--去看看网易评论区就知道了。中国制造业的全貌反而被这些偏见声音所掩盖。所以大家有必要看到不同的声音。
我后面如果提供数据也会秉承这样的“偏见”,需要大家自己做综合的全面思考。

下图是数百位跨国公司高管评选的整体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今年中国排第一。(排名第一作为基数100)。由于美国在执行制造业回流策略,大家预期在2020年美国会夺回第一。


下图是被称作“Powerhouse”国家的趋势,在这里可以理解成“原动力国家”。报告认为美德英日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制造业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科学、技术和应用上的投入推动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本世纪以来中国被认为是Powerhouse之一。中国现在全社会(企业、高校、研究所)的R&D投入已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是中国能成为powerhouse的重要原因。同样,CEO们预测制造业会有回流美国的趋势。


下图是过去10年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成长。中国的基数最大,增速也很快。

下图是制造业人力成本比较。中国成长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有优势。




下图是德勤总结的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关键几条


20160715补充

不出所料,2季度X指数刷新了1季度的记录,又创了历史新高,而且同比增速达到了最近较罕见的速度。问了一下友商,同类型的伙伴里(不一定规模和X一样大,但产品定位类似)今年的成长都不错。还有一家居然达到了30%。


20161008补充
3季度初步的结果出来,仍然是一个历史新高。其实如果1、2季度都创历史新高的前提下,3季度再创新高是没有悬念的,因为行业惯例,下游科技制造业基本上每年3季度是最旺的季节。

今年三季度难得之处:组成全中国几个大区团队全部都创出各自record high。这几个大区从地理和行业两个维度覆盖了全国。难得。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100.html

更多阅读

2017年餐饮业倒闭潮 春节后部分地区餐饮或步入倒闭高潮

重庆餐饮,火锅为重。然而,当重庆人不久前刚庆祝“重庆军团”与京沪并列中国餐饮三巨头之后,他们的火锅企业就开始抱怨遇上了麻烦。吴任军,重庆君之薇火锅的负责人,他最近一直很担忧:“从目前这两个月来看,火锅店生意有明显下滑,客人每餐

制造业倒闭潮 潮起中国制造

    文/李银莲 田旭  每一次劳动工具的更新,都最终导致了经济井喷式的增长。  奴隶社会末期的商朝,犁耕的发明使个体经营农业成为现实,并最终为封建农业取代奴隶制农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200多年前,英国经历了最为

如何看待纸媒已死 如何看待「实业已死」的说法?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问题。「实业已死」的说法,最近来自于吴晓波的文章。今年上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这样的:年初,我去瑞士苏黎世旅游,那是全球公认的居住环境最好、也是物价最为昂贵的城市。在苏黎世的中心商业街上,我赫然被橱窗

声明:《2017年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迎来倒闭潮,“Made in China” 面临空前危机」的说法?》为网友香草味丶布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