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迎来倒闭潮,“Made in China” 面临空前危机」的说法?

产业升级就是靠一轮又一轮的破产潮来实现的,是靠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倒逼的,不会是吃着火锅唱着歌齐头并进发展的。
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成功了,中国实现产业升级,不成功则经济停滞。但我还是相信中国人的。
我所在建筑设计行业虽然不属制造业范畴,但在2014年整个地产业衰退的大潮中也分化明显。很有一部分设计院已经维持不了日常开销,要是2015年不再来四万亿的话,肯定会倒闭一批设计院。但是同时也还很有一批设计院日子照常红火,甚至产值创了新高。
长远看,倒闭一批不适合新环境的设计院未尝不是好事。只有设计市场集中度提高,将来才可能与投资方的谈判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可能摆脱廉价画图机器的现状,才可能有让设计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
产业升级和生物进化是一样的,就是环境改变了,不再适合新环境的原有主导物种开始大批灭绝;只有少数适合新环境的物种活了下来,并在未来繁荣。就如恐龙灭绝了,但腾出了生态位让更适应新环境的哺乳动物兴盛起来了一样。

如果环境变化过于剧烈,也可能没有生物延续下来。比如当初如果砸向地球的不是一颗小行星,而是三十几颗一起砸过来,恐龙灭绝了,哺乳动物也肯定一起灭绝了。
如果一个环境中物种过于单一,比如象1848年欧洲的土豆,也可能会被一场疾病全部扫光。

我之所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成功了,中国实现产业升级,不成功则经济停滞。但我还是相信中国人的”。
就是首先,不排除产业升级失败,彻底拉美化的可能。尤其如果经济下滑引起了社会动荡的话。
但是我觉得中国经受住这次洗礼的赢面更大,主要原因除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老梗之外,是中国足够大、各类型企业数量足够多、类型也足够多,具有足够的“物种多样性”(这也是为什么垄断会有对外竞争优势,我还是反对垄断的原因,因为它们破坏了“物种多样性”)。
~~~~~~~~~~~~~~~~~~~~~~~~~~~~~~~~~~~~~~~~~~~~~~~~~~~~~~~~
我就懒得查数据了,凭印象举个例子——中国的手机业。
最早手机开始在中国兴起的时候,基本都是国外品牌。当时的媒体一片哀嚎——中国人不行,中国人只会做裤子,中国人玩不转手机这种高科技。零落的几个国产手机品牌比如“手机中的战斗机”那是被嘲笑的对象。
后来一夜之间,忽然华强北的山寨机铺天盖地的涌向了全国,记得有一年山寨机全国总计销售量超过了成了第一,一些山寨手机厂开始洗白上岸创自己的品牌了。这时候媒体开始沾沾自喜的报道中国的山寨文化是多么的强大了。
这时候,IPHONE出现了,智能机时代来了,山寨机的冬天来了。还记得当时的媒体在分析为什么在智能机时代,中国的山寨文化玩不转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智能机是高科技,中国人没那水平,关键硬件和操作系统中国人都是搞不定的。
好吧,这时候小米来了。我承认,我都一开始嘲笑过用小米的朋友。谁知道它今年全国出货量第一了,还卖去了印度哪。
~~~~~~~~~~~~~~~~~~~~~~~~~~~~~~~~~~~~~~~~~~~~~~~~~~~~~~~
所以我觉得只要处理好失业保障,不要因为经济衰退引发了大的社会动荡,TG政权内部也保证相对稳定。中国还是有机会的,即使华强北山寨机厂倒了一批,还是会有小米出现的。

同时对于教育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存在问题,也肯定是比不了欧美日的。但是我们这次的升级,也没指望一步升级到他们的水平,这次我们更可能挤占的是昔日四小龙在全球分工中的生态位。对于这个目标,我们的人才储备绝对数量应该是足够了的。
~~~~~~~~~~~~~~~~~~~~~~~~~~~~~~~~~~~~~~~~~~~~~~~~~~~~~~~~~
产业升级,是企业对新的要素环境的适应。如果要素环境不改变,由于路径依赖的惯性,是实现不了产业升级的。对于企业来说,产业升级本身就是具有风险的。玩过即时战略游戏的都知道,如果矿产和金币无限,那游戏几乎没任何难度,游戏的难度在于你要把有限的资源在每一时刻进行分配。
如果选择了研发高一级的产品,这是要有投入的,对于企业来说这就是挤占了在其它方面的投入。如果市场环境没有任何变化,沿用旧有生产模式,扩大生产,而不是选择升级产品,这个对于企业反而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可惜的是,市场要素环境是会改变的。而且这个改变是旧有生产模式成功促使了经济发展的内生的结果。比如经济发展了,本币必然会升值、用工成本必然会上升、雾霾的日益严重必然会让政府对环保加强控制等等。正是这些生产要素环境的改变,才会倒逼企业去选择升级。
但不是下定了决心去产业升级,企业就能摆脱破产的命运——不升级的企业会破产,大部分选择了产业升值之路的企业也会破产。只有选择了去产业升级,而且在此后的每一步路都走对的少数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
有很多让原有小企业不再容易生存的环境改变,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1、比如用工成本提高:如果让我们的工人工资,一直保持在全球有竞争力的低位永远不去改变,这样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吗?
而且随着女性经济地位提高、受教育时间增长、养幼成本相对提高和社会养老保障相对完善,这都必然会让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过去。目前很有部分学者将这归咎于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没有计划生育的发达国家、准发达国家哪个能维持得了高生育率?
当第一代工厂主把现在年青人的母亲招进了工厂,让她们每天三班倒的拼命工作时,就注定未来没有足够的年青人维持在全球的低廉劳动成本了。
某种意义上,恰恰是人口红利的过去,让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才有了可能,这是一个劳动要素的供求关系问题。
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不是哀叹人口红利的流失,而是从企业层面摆脱对原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模式的依赖,国家层面保证日益“稀少”的年青人是掌握比他们父母辈更高劳动技能的年青人。
~~~~~~~~~~~~~~~~~~~~~不一定会补充的分割线~~~~~~~~~~~~~~~~~~~~
2、房价房租问题:
3、融资难问题:
4、环保和社保问题:
5、产品销路问题: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100.html

更多阅读

2017年餐饮业倒闭潮 春节后部分地区餐饮或步入倒闭高潮

重庆餐饮,火锅为重。然而,当重庆人不久前刚庆祝“重庆军团”与京沪并列中国餐饮三巨头之后,他们的火锅企业就开始抱怨遇上了麻烦。吴任军,重庆君之薇火锅的负责人,他最近一直很担忧:“从目前这两个月来看,火锅店生意有明显下滑,客人每餐

制造业倒闭潮 潮起中国制造

    文/李银莲 田旭  每一次劳动工具的更新,都最终导致了经济井喷式的增长。  奴隶社会末期的商朝,犁耕的发明使个体经营农业成为现实,并最终为封建农业取代奴隶制农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200多年前,英国经历了最为

如何看待纸媒已死 如何看待「实业已死」的说法?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问题。「实业已死」的说法,最近来自于吴晓波的文章。今年上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这样的:年初,我去瑞士苏黎世旅游,那是全球公认的居住环境最好、也是物价最为昂贵的城市。在苏黎世的中心商业街上,我赫然被橱窗

声明:《2017年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迎来倒闭潮,“Made in China” 面临空前危机」的说法?》为网友香草味丶布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