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迎来倒闭潮,“Made in China” 面临空前危机」的说法?

我知道的不多,姑且说几句。
我认为所谓的产业升级就是这样,一小部分龙头企业升级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跟不上脚步被抛弃了。
东莞、苏州、温州的代工厂自然是被抛弃的典型样本,那些缺乏技术门槛的纺织五金山寨企业也大致如此,随着时间的逝去,他们中绝大部分终将化为灰烬。媒体已经渲染过很多,我就没必要重复了。
这里说说几个正在升级中的行业龙头,给大家一点光明吧。

1,通信设备行业。
华为科技。年利润154亿元、210亿元、340亿元。
2014年表现:在运营商业务方面,全球建成154张4G网络,份额占比46% 。在企业业务方面,同比增长27%,为世界500强中的106家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在消费者业务方面,智能手机品牌全球知名度由原来的52%上升至65%。mate7手机在中高端市场打开局面,海思处理器麒麟920挺进八核领域。
升级之道:高研发投入,狼性执行力,正面强攻,隐然已有中国版蓝色巨人的气势。哦,华为的图腾是红色的。

2,电脑IT行业。
联想电脑。年利润36亿元、49亿元、前三季度45亿元。
2014年表现:两笔并购,其一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其二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
升级之道:金融并购思路,做大规模,降低成本。联想接盘侠的名声已经蜚声海外,不过惠普当年不也是通过接盘才做成PC老大的么?

3,家电行业。
格力电器。年利润87亿元、108亿元、141亿元。
美的电器。年利润34亿元、53亿元、100亿元。
2014年表现:美的自从2011年开始引入机器人,截至2014年底已经累计拥有800台注塑、焊接、装配和搬运机器人,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因为机器人的大规模引入,2014年美的经历了一次大规模裁员。格力电器也提出将在2015年实现70%的自动化生产率替换。
升级之道:大力引进机器人生产设备,减员增效,提升效率。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器换人的节奏越来越快。

4,高铁行业。
中车集团。年利润73(南车40+北车33)亿元、82亿元、前三季度80亿元。
2014年表现:新签海外合同60亿美金,同比增长60%,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中标美国波士顿284辆地铁,金额35亿元。政府主导南北车合并,减少内耗。
2017年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迎来倒闭潮,“Made in China” 面临空前危机」的说法?
升级之道:央企合并,一致对外。规模是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央企加法,比如核电,电信,军工等等。

5,汽车行业。
长城汽车。年利润57亿元、82亿元、80亿元。
长安汽车。年利润14亿元、35亿元、78亿元。
2014年表现:长城哈弗H6占据SUV销量第一宝座,月销量突破3万辆,高档车H9表现可圈可点。长安凭借欧洲研发中心的靓丽外形设计,CS系列和逸动系列两大产品线齐头并进,销量同比增长39%。2014年的自主品牌在SUV领域成功突破50%的份额红线。
升级之道:SUV战略。自主品牌已经找到了差异化的生存之道,避开陷入停滞的轿车市场,全力进军新兴的SUV蓝海。一旦在这个新领域获得品牌认同,向高端成长的天花板将会被打开。

6,工程机械行业。
中联重科。年利润73亿元、38亿元、预计10亿元。
三一重工。年利润56亿元、29亿元、预计10亿元。
2014年表现:国内随着房地产投资的下滑,收入占比下降,三一的对策是全力拓展海外市场,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到30%。随着习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三一的海外收入将在2015年有大的提升。中联重科则先后收购荷兰raxtar和奇瑞重工,向升降机和农业设备领域扩张。
升级之道:海外扩张+多元化扩张。阵痛中的行业龙头,正在加速突围,一带一路战略会帮助他们在发展中市场建立势力范围。这种现象,可以参考三十年前,日本在亚洲推动雁行战略,相关优势产业得以在东南亚形成垄断性的影响力。

7,动力机械行业。
潍柴动力。年利润29亿元、35亿元、前三季度44亿元。
2014年表现:商用柴油发动机市占率长期第一,并且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向变速器、驱动桥、牵引车动力系统总成发展。技术虽然不算最先进,但胜在皮实,耐用,性价比无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商用车阵营开始了在发展中市场的大规模入侵。
升级之道:性价比为王。潍柴其实是中国重工业的一个缩影,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在利润相对丰厚的中档市场站稳了脚跟。只要在所有领域达到这个水平,可保中国的人均GDP站上2万美元的水平线。

8,安防设备行业。
海康威视。年利润21亿元、30亿元、47亿元。
2014年表现:抓住了由SOC编码为核心到DSP编码为核心、嵌入式DVR、摄像机等几个关键的变化契机,是全球第一家把H.264编码算法引进了监控领域的公司。此后,借助模拟技术逐步被数字技术取代,以及高清、智能技术发展之机,公司抢在第一时间推出高清数字设备。2011年,率先推出全线高清产品,2014年,发布4K产品。海康通过把握这些市场契机一举成为行业应用的引导者。目前,海康威视海外销售占总体营收规模近1/3,DVR产品连续4年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位。
升级之道:在一个新兴行业中,做到中国第一,就是全球第一。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极大的加速了新兴行业的成长速度,只要做到中国领先,就意味着你可以碾压世界上的所有竞争对手。

9,化工业。
万华化学。年利润23亿元、28亿元、上半年14亿元。
2014年表现:万华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了异氰酸酯MDI技术的企业(世界上共有六家企业掌握这项技术),并且实现了全产业链一体化的MDI生产。2001年万华上市时,MDI产量仅有1.5万吨。之后其技术不断进步,产能持续扩张,2007年,由于宁波万华20万吨MDI一次性试车成功,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底,公司取得全球MDI最大寡头地位,开始发力综合性化学领域:在建烟台八角工业园、宁波、珠海和成都四个基地,布局MDI一体化、环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体化、水性涂料和特种化学品三大产业,向世界级综合性化工巨头成长。
升级之道:垂直一体化,垄断某个细分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获得超额利润。在传统的化工业,由于技术成熟,竞争激烈,普遍处于价格战状态,而万华已经走出了这个泥淖。

10,电气设备行业。
上海电气。年利润27亿元、24亿元、前三季20亿元。
2014年表现:上海电气作为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设备供应商,其核电产品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最近自主开发成功的“二次再热”技术,有望再次刷新全球效率最高煤电厂纪录;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获得完整燃气轮机技术。根据在手订单,明年风电业务将向百亿元规模发展。上海电气在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分布式能源等领域也在大力拓展,去年研发费用接近40亿元。
升级之道:引进,吸收,出口。在能源设备领域,上海电气正在试图打造中国版西门子的地位。

11,平板液晶行业。
京东方。年利润2.5亿元、23亿元、上半年10亿元。
2014年表现:累计直接融资超过700亿元,不断建线扩张,意欲重构全球显示产业的版图,目前京东方毛利率、申请专利数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高性能显示屏市占率均排名全球第一,逐渐瓦解了三星LG对该行业的垄断优势。
升级之道:国家信用背书,全力金融支持。在一个战略性资金密集型行业,得到国家的支持,几乎就意味着立于了不败之地,没有哪个竞争对手能够抗得住连年不断的价格战和亏损。一旦对手都败下阵来,自然是剩者为王。

12,日化行业。
云南白药。年利润15亿元、23亿元、前三季度19亿元。
2014年表现:白药牙膏在外资盘踞的中高端牙膏市场闯出一片天地,行业份额前三。收购清逸堂,进军卫生巾领域。
升级之道:传统资源,老树发新芽。在日化、食品行业,一些老品牌通过对资源的重新开发,准确定位,迎来了事业的又一春,比如王老吉、上海家化的佰草集,都是如此。由于有历史的积淀,在品牌的塑造上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突破了外资品牌的心理优势。

13,海工设备行业。
中集集团。年利润19亿元、21亿元、前三季度16亿元。
2014年表现:近几年来,从集装箱行业第一,到海洋钻井平台行业第一,到LNG专用车辆、机场设备、消防车,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今年最大的突破,就是海工设备。2008年的时候,中集收购了负债累累的烟台来福士,此后进一步收购瑞典的海工设计公司bassoe technology,通过资源的整合,连续7年累计亏损30亿元的坚持之后,终于迎来了2014年的盈利。目前半潜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30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20%左右。
升级之道:资源整合,步步为营,成为每一个子行业的全球第一。中集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联合技术”。

14,玻璃行业。
福耀玻璃。年利润15亿元、19亿元、22亿元。
2014年表现:全球第二的汽车玻璃供应商,垄断国产车玻璃70%份额,宾利、路虎等高档车同样在用。同时还是高铁玻璃供应商,在防弹玻璃市场占有40%份额。福耀1991年开始成为一汽解放卡车的供应商,1994年成为捷达的供应商,之后逐步承包了大众车的玻璃供货,2006年成为大众的全球A级供应商,2014在美国投资设厂,成为全球化的典范。
升级之道:在跨国公司产业链里一步步打怪升级,依靠质量、成本、专注,成为行业龙头。这是中国汽车产业链中成长起来的第一家顶级跨国巨头。

15,客车行业。
宇通客车。年利润15亿元、18亿元、前三季度11亿元。
2014年表现:全球最大客车企业,市场占有率约10%,在拉美的出口额有10亿美元。7月份与委内瑞拉签订了1500辆客车订单。拥有6000平米的客车实验中心,在客车电动化的发展上领先同行。
升级之道:客车的技术含量在汽车行业中应该是最低的,也是第一个被中国企业突破天花板的汽车子行业。只要是追求性价比,并且品牌因素不太被关注的产品,很快都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囊中之物。

16,电子设备行业。
歌尔声学。年利润9亿元、13亿元、17亿元。
欧菲光。年利润3亿元、5亿元、7亿元。
2014年表现:一个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电声零部件企业,一个是全球最大的手机触摸屏零部件企业。近年随着智能手机产业链向中国的转移,获得了令人妒忌的成功。歌尔声学正在向汽车音响、MEMS传感器方向发展,欧菲光则向手机摄像头、指纹识别等领域扩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曾经的触摸屏龙头、苹果供应商台湾胜华最终败下阵来,宣布破产。
升级之道:把握机遇,快速反应,替换海外的电子设备供应链。电子工业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每一次换代,就意味着新技术的诞生,旧技术的淘汰,给予了新人无限的进入机会。电子工业也非常讲究产业链的配合,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转移,相当数量的本土电子零部件企业也将会成长起来。

17,高分子材料行业
康得新。年利润4亿元、7亿元、11亿元。
2014年表现:由预涂膜起家,经过十来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高分子膜行业的巨头,国内手机电视领域的膜应用已经被他垄断了,发展的方向是汽车窗膜、碳纤维和石墨烯,这家企业拥有技术和规模结合的全产业链优势,切入一个相关领域,很快就能做到老大。
升级之道:在新兴行业中拥有技术优势,再结合中国的市场机会,基本上就无敌了。中国版的“3M”。

18,制药行业。
天士力制药。年利润7亿元、11亿元、前三季度11亿元。
2014年表现:国内制药业龙头,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正在进行FDA 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16年年底试验结束,到时复方丹参滴丸将成为第一例获得美国FDA认证的复方中药。新品丹参多酚酸、重组尿激酶陆续推出。
升级之道:天士力从中药现代化起家,逐渐向生物制药发展,在心血管和糖尿病药领域的研发创新上有独特的竞争力。

虽然前路坎坷,但是认真的数一数,星星之火还是不少的……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100.html

更多阅读

2017年餐饮业倒闭潮 春节后部分地区餐饮或步入倒闭高潮

重庆餐饮,火锅为重。然而,当重庆人不久前刚庆祝“重庆军团”与京沪并列中国餐饮三巨头之后,他们的火锅企业就开始抱怨遇上了麻烦。吴任军,重庆君之薇火锅的负责人,他最近一直很担忧:“从目前这两个月来看,火锅店生意有明显下滑,客人每餐

制造业倒闭潮 潮起中国制造

    文/李银莲 田旭  每一次劳动工具的更新,都最终导致了经济井喷式的增长。  奴隶社会末期的商朝,犁耕的发明使个体经营农业成为现实,并最终为封建农业取代奴隶制农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200多年前,英国经历了最为

如何看待纸媒已死 如何看待「实业已死」的说法?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问题。「实业已死」的说法,最近来自于吴晓波的文章。今年上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这样的:年初,我去瑞士苏黎世旅游,那是全球公认的居住环境最好、也是物价最为昂贵的城市。在苏黎世的中心商业街上,我赫然被橱窗

声明:《2017年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迎来倒闭潮,“Made in China” 面临空前危机」的说法?》为网友香草味丶布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