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不淌贵知影评界的浑水,电影下线后再来评。
先给结论:单纯作为科幻电影,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与各种轰隆隆毁天灭天的外星人题材娱乐大片相比,绝对是一股不走寻常路的清流。所以这片子被一帮平时不怎么正经读科幻小说的观众惊叹“原来科幻片可以是这个样子滴”,也不足为怪。这也是大家对科幻片的期许:不要只是换汤不换药地披一层外皮只管轰隆隆和啪啪啪。
但和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对照起来,你就会发现,电影仍然大大地背离了小说的真正核心概念。
特德姜是一位科幻界真正意义上的奇才,也是我最钦佩的科幻作家之一。他产量极低,小说篇幅也都很短,但基本上每一篇小说都堪称炸弹。作为一个拥有过硬理科背景的作家,特德姜总是擅长从严谨的已知科学体系导向哲学性的“反科学”(一个比喻,当然不是真正的反科学)思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所追求的是“概念突破”。
而他最为着迷的概念之一,就是自由意志。除了因为这部电影而被大众熟知的《一生》之外,还有另外一部非常非常有趣的超短篇《前路迢迢》,短到可以直接贴在这里:
这是一个警告。请仔细阅读。 至此,你应已见过了预测器;读到此文时,它的销量该是数以百万计。为尚未有幸目睹者介绍两句:它是个小小的装置,同开车门的遥控器差不多。外形上说,它只有一个按钮和一个硕大的绿色发光二级管。你揿按钮,绿灯就闪亮。唯一特出之处是灯会在你揿按钮前一秒钟亮起。 多数人说刚上手时就好像在玩什么奇怪的游戏,游戏目的是在看见闪光之后揿按钮,容易得很。但当你起意想打破规则时,却会发现无法做到。如果你打算在看见闪光前揿按钮,闪光立刻就会出现,无论你动作多快,也无法在亮光过后一秒钟内揿按钮。如果你想等待闪光,意图避免事后揿按钮,那么闪光便永远不会出现。无论你做什么,闪光总是先于揿按钮。你无法愚弄预测器。 预测器的核心是一个负延时电路——它向过去发送信号。等负延时大于一秒钟以后,这项技术的深层内涵会变得更加清楚。近在眼前的问题是预测器正在展示根本不存在自由意志这玩意儿。 说明自由意志只是幻觉的论证早已有之,有些基于严密的物理学,余者仅是纯然逻辑推理。多数人虽觉得这些证明无法反驳,但却也无法真正接受其中结论。享有自由意志的经验不是非是几句话可以否定的。真能起作用的是实证,而这恰是预测器所提供的。 一般来说,玩家会着魔般地鼓捣预测器好几天,拿给朋友们看,绞尽脑汁瞒骗装置。人们或可假装对它失去兴趣,但无人会忘记个中涵义——接下来的几周中,关于“未来无法改变”的意念深入脑海。有些人意识到他们的抉择毫无意义,从此拒绝再做任何决定。他们仿佛整个军团的录事巴特比[1],纷纷停止进行任何自发性活动。到头来,三分之一的预测器玩家必须入院治疗,因为他们已经无法自行进食。终极状态是运动不能性缄默[2],醒状昏迷的一种。他们的眼球能追踪动作,他们偶尔改变姿势,但仅是这些了。运动能力依然存在,但动因却已消失。 人们玩预测器之前,运动不能性缄默非常罕见,它是大脑前扣带区域受损所致。现在它正仿佛一场精神性瘟疫般蔓延。人们曾经设想过能够毁灭思考者的念头——无法言谕的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或是某个哥德尔[3] 命题令人类的逻辑系统崩溃。结果让人们丧失能力的念头却是我们都已经遭遇过的:关于自由意志并不存在的想法。你相信,它才能够伤人。 医生试着在患者对说话尚存反应时与之辩论。我们都曾过着幸福、有活力的生活,他们劝道,那时候我们也没有自由意志。所以有什么不同吗?“上个月你的行动不比今天你的行动更自由,”医生如是说。“现在你还是可以那样过日子啊。”患者总是回答道,“但现在我知道了。”有些人就此再不开口。 有人争论说,预测器在行为方面导致的改变恰能说明我们的确拥有自由意志。机器人无法灰心丧气,只有能够自由思考的实体才行。有人坠入运动不能性缄默有人没有,这正说明了做出选择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决定论适用于各种形态的应激行为,这样的推理却有误失。一个动态系统可能落入吸引域[4] 并收束于不动点,而另一个则可能有不确定的混沌表现,但两者本身却都是确定的。 我正在你的未来一年后向你发送这个警告:它是兆秒级负延时电路首次应用于建立通讯设备后收到的第一个长信息。关于其他问题的消息将接踵而至。我给你的信息是这样的:假装你拥有自由意志。重点是你必须扮出你的决定能起作用的样子,即便你知道事实绝非如此。现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而相信谎言是唯一避免醒态昏迷的方法。人类文明如今维系于自我欺骗上。也许一向如此。 然而我却明明知道,既然自由意志是个幻觉,那么谁将坠入运动不能性缄默谁将不坠入是已注定的。对此谁都无能为力——你无法选择预测器对你起何种作用。有人将倒下,有人将不,而我送出这个警告也无法改变两者比例。那么,我为什么还要送出呢? 因为我并无选择。
而《一生》的真正硬核,其实也是在探讨自由意志。
七肢桶那怪异的语言方式来自于他们的思维模式,又或者反过来说,他们的语言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带来了那种看似诡异的时间概念:非线性的,非因果律决定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前因后果”“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而是全部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副完整摊开、一览无遗的画卷。从这个角度来说,“预知未来”四个字,本来就是不正确的。
所以这就导致了最关键最致命最和人类思维模式相悖、也是电影并没有忠实于原著去处理的一个点:
“预知未来”之后,我们能干什么?
按照人类的思维模式以及过往无数的文艺作品里的处理,预知未来导向的思维模式及后果无非是这几种:
1,我不服,凭什么明天贵知就要以本月删帖任务未完成的理由开除我?老子今晚要狂删一万贴改变命运,先从那个叫唐缺的天天挖苦老子的王八蛋开始……
2,唉,算了,认命了。老子也不删帖了,对着筱田步美撸一管睡觉,明天去性浪围脖投简历。
3,我不服,凭什么明天贵知就要以本月删帖任务未完成的理由开除我?老子今晚要狂删一万贴改变命运,先从那个叫唐缺的天天挖苦老子的王八蛋开始……
然后到了第二天,唐缺跑去投诉我胡乱删帖,由于管理员被唐缺睡了听了丫的枕边风,我还是被开除了。
以上三种,分别对应的是1,未来可以改变;2,未来无法改变;3,人可以尝试改变未来,但这种尝试会失败,因为未来已注定。
这三种思维模式,都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人类存在着改变未来的欲望。这是自由意志的一种重要体现:人类相信自己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又会对未来产生影响,而不是人类所做的一切都已经被事先安排好了。
特德姜的另一作品《商人和炼金术师之门》(印象里创作时间比《一生》更晚)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子。
但在《一生》中,七肢桶的思维模式里,完全没有蕴含一丁丁点改变未来的欲望。这就是这部小说的牛逼之处,它所提出的这种思维模式,是和我们过往熟识的概念截然不同的。对于七肢桶而言,这种知悉未来的生存方式和吃饭喝水一样寻常,它们会天然地在知悉未来的前提下按照写好的剧本平静地过完一生,而不会有一丁点念头“我要不要去改变”。
你只有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你才能预知未来;但正因为你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你根本不会有一丁点儿念头去所谓“改变未来”。
而这种思维模式,正是对自由意志的重大挑战:当你的一生都像一幅画卷一样摊开在你面前了,而你一丝不苟地沿路而行,不会有一丁点儿在画卷上多添一笔的念头,那你的一切行动还真的是你自己的自由选择么?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德姜式的概念突破,也是原著小说真正的精粹。
所以我并不很同意基友 所说的:
《你一生的故事》里,主角承担的,就是将这个与人性完全矛盾的时空观接纳下来,然后与自己固有人性冲撞的任务。当主角按照剧本去上演自己女儿的人生的时候,她是怀着多大的悲伤和痛苦,却又要恪守自己的剧本?”不,她并没有那么悲伤那么痛苦。当接纳了这种思维模式之后,未来将要发生的,就是“将要发生”本身而已,没有常规人类思维所要体会到的那些矛盾痛苦挣扎纠结。
当然,她并没能像七肢桶那样彻底融入,如同原文所说:
我真希望自己能够更多地体验七肢桶的世界观,以它们的方式感知世界。如果真是那样,我可能会像它们一样,觉得每个事件都有其必然性,并且全身心融入,彻底理解这些必然性。我将和各视镜研究小组的语言学家一样,继续练习七肢桶语言,可是我们的成绩已经凝固在七肢桶与我们对话的那个阶段了,终生将不会取得任何进步。
这段结尾的话说明,她距离完全彻底的七肢桶思维仍然有差距,但是,那种属于人类范畴内的达观和超然已经产生了。沿着这幅画卷平静地走下去,是这种思维模式和时空观带来的本能。她的痛苦将会发生在和老公吵架离婚的那个时间点,将会发生在和女儿争吵撕裂的那个时间点,将会发生在知悉女儿死讯、见到女儿尸体的那个时间点。
却不会在“我知道这一切未来会发生”的时刻就带来那么深沉的痛苦。因为这一切已经被决定,这是一种客观的决定。她存在得更多的,应该是超然之外的忧伤。
而电影的处理,把这样一种爆炸性的概念突破,几乎转换成了某种突如其来的特异功能。还是开头所说的,电影本身不错,电影语言和小说语言的欣赏点不同,本来就不可能完全忠实于原著——对于特德姜的小说尤其如此,过分忠实于原著最多拍个小品出来。我不会因为它背离原著而去贬低它在电影领域的优秀,但和原著之间的重大差别还是得指出来。如果喜欢这部电影的诸君愿意去找原著小说来对照阅读一下,那是坠吼滴。
这就像你拍了部电影想让吴彦祖做主角,最后来了唐缺一样。虽然唐缺也是那么英俊潇洒气度不凡人称青羊区吴彦祖——但他毕竟不是正牌吴彦祖啊。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