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到底有多可怕 贫穷有多可怕?

第一次回答,试着说说。

1)贫穷,想要脾气好、修养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我爸妈是山东人,80年代初为了躲避饥荒逃到山西。直到最近这些年,我妈才给我们讲一些当年的辛酸故事。
我妈过门后秋天分家分粮食,我奶奶非常苛刻,给我爸妈的粮食还没到过年就吃光了,我爸就去大队借吃的。
大年初二回娘家,我妈先去借一把挂面带着去姥姥家,等下午其他几个姨都走了的时候,再悄悄和姥姥说挂面是借的,我姥姥抱着我妈哇哇直哭。
我妈那时候特别能吃苦,回娘家的时候带个篮子摘酸枣,漫山跑一天晚上到我姥姥家用大锅煮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再绕个弯上大集上卖了换点粮食回家。
我们那山里产软枣,我爸就摘了软枣推着车子走一百多公里去东营换粮食。
人穷的时候什么都计较,就容易闹矛盾,我奶奶小气,我妈性子直,俩人天天打架。(电视剧里经常见到的农村恶婆婆其实都是那个时候逼出来了的,现在生活好了村里也很少见不讲理的婆婆了)
这么磕磕碰碰过了两年,实在没法过了,我爸妈跳着担子就奔山西去了。

2)贫穷,人不是物质欲太强而是穷怕了
到山西之后,爸妈在一个小山沟沟里落脚,寨子里住了七户人家,六户是从山东、河南、河北逃荒来的,一个村七户人家五种方言也算绝无仅有的了吧!
头年的庄稼种子是从大村里借的。我爸妈把几乎能开的荒地都开了,没白没黑的疯狂干活。第二年我家粮食就满满的,从一床铺盖一口锅到镇上的纳粮大户,我爸妈只用了两年时间。
我爸挑着水走起路来都和飞一样,大村里的人都管我爸妈叫神人。不是体力好,是活太多,恨不能每一秒都掰开用。
小时候我们一家都过得踉踉跄跄,我们姐弟几个没有任何买来的玩具,一件都没有。
零食也没有,我影响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我爸妈收留了一个河北来的逃荒的老人,老人去世的时候,我妈买了一包饼干当贡品,那是我第一次吃零食。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家里得到几包方便面。我和姐姐把面饼捏碎了,用茶杯量着分来吃。我舍不得吃,一粒一粒拿起来观赏半天才吃,那弯折的方便面形象,到现在都刻在我的脑子里。
种地能管饱,但是不可能挣到钱。爸妈飞奔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下来过。
我们家回山东的前一年,我和我妈去地里干活,地头上有个小土坡长满荒草,干完活回家还早,我们就小土坡里杂草除了,石头捡出来,平整成一块可以耕作的小地。我非常不解地问我妈说,咱明年就回家了你还收拾这个干啥?我妈说收一季算一季,她就是喜欢土地,喜欢种庄稼收粮食。

3)贫穷,所受的歧视是很难释怀的
五岁之前,我都一直生活在小寨子的世界里,认识的人不过二三十个。等到我到大村里开始上学的时候,才知道有一种滋味叫做歧视。
每天都有高年级的人过来骂你是黑孩子,走在大村里路人都会对你指手画脚的。
我一年级考试,数学100,语文98,但是没有拿到奖状。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没有机会参加演出,因为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
有一次我捡破烂卖了两毛钱,我视为珍宝带在身上,每天都要想这钱怎么花,但是一直没舍得花,村里的孩子见我有两毛钱,直接说“你这是从哪捡的”,我不说话,他就说”你肯定偷了别人的钱”。
大概二年级的时候,村里的孩子王带着一帮小孩“洗劫”了我们在村子里的住所,一片狼藉!我和姐姐回家之后看着那场景吓得都哭不出来了。第二天,孩子王和我说“你们家的窝窝头长得和屎一样”(初中的时候我们俩算玩得很好的朋友,我到现在都没有恨过任何一个人)
我初二那年有一天在镇上的街上走,突然冲出来一个五六岁的本地孩子对我喊“山东孩,大穷鬼”,我不知道是谁教给他的,对贫穷的歧视也许都成为传统了……
寨子上有一个比我大的孩子,曾经被村里的一个同龄的孩子欺负,大冬天的被迫脱了鞋光脚站在冰上,村里的孩子拿沙子往他身上扬,他没有反抗,因为歧视与生俱来以至于叫你忘记了反抗,这不是奴性,而是最简单有效的自我保护。

4)贫穷,足以扭曲了“亲情”
我家所在的寨子离村里有几公里的山路,因此从上学开始,我和就姐姐租住在村里。我们住的是全村最破的房子,漏雨少光,我姐一下雨就吓的不敢睡觉,大锅小盆的接水。别人家都是看见阴天下雨赶紧回家,我妈是一看见天阴下来就跑几公里到大村里陪着我们,她怕我们晚上睡得太沉,下雨房子塌了出事。
其实房子也算不上租,家里没有这个钱,每年春耕秋收,我爸妈会给房东家帮忙,另外也送些自家产的粮食蔬菜,算作房钱。
我爸妈还在寨子上忙活,于是我的几个姐姐读完小学之后就轮流辍学,给我们几个小的做饭。穷人家里,大孩子牺牲以成全弟弟妹妹的情况,非常普遍。以其说是亲情的高尚不如说是宿命的无奈,而这债是一辈子都没法还的。
我们家在山西的时候,我也没有亲戚这个概念,我四位祖辈的老人都没见过面,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和老人聊天,想象着如果我的童年有个祖辈的疼爱该是怎样的感觉。
我的春节里是没有家人和亲戚的压岁钱。一直到我十来岁的时候,和我妈说我从来没有收到过压岁钱,于是那年过年我妈特意给我了一个十块钱的压岁钱。
和我的姐姐比起来,我已经算很好的了,我大姐长得特别漂亮,还很有艺术天分,成绩也很好。为了照顾我们就辍学给我们做饭,大一些能干活了就回山东打工了。那时候她寄住在亲戚家,期间受过一些亲戚的鄙夷,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有些亲戚觉得我们家不晓得会不会回山东呢,照顾了也是白照顾。因此她就出去打工,甚至到建筑工地做过粗活,她身体不好有几次就晕在工地上。
我二姐和家里曾经是另外一种状态。二姐特别聪明,如果能坚持读下来的话会比我现在还好。后来也是沿着大姐的路走下去,不同的是她回山东后一直和我小姨住在一起,我小姨待人特别好,而我父母此刻还在山西为了一家人的幸福而忙碌,几乎没有时间管我姐。
我们家一直处于东边一撮、西边一撮的状态。等爸妈又重回山东之后,终于盼来一个团圆年。但是那年我二姐没有回家过年,过了年她就要结婚了,婚前最后一次在娘家过年她在小姨家。那个春节,全家人过得都不是个滋味。

5)贫穷,不可思议的事情经常发生,比如上学就是历险记
上一条讲到我的姐姐的辍学已经是一个例子,我再说一些我的遭遇。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因为家里要省钱。
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选我去参加数学奥赛,我姐说别报名浪费钱了,我一边哭一边往寨子走,想找我妈要钱,走到一半想起来,就是回去家里也没钱。
小学升初中统考我是全镇前十名,然后去县里参加重点初中的考试,那是我第一次到县城。因为无法适应城市的喧闹,加上晕车,试卷答的一塌糊涂。大约过了半个月,家里收到县中学寄的一封信我被录取了,但是要交3000元的借读费,而且信上说的报名时间已经过去两天了(村里送信的不会专门给我们寨子人送信)。我坚决不去读,因为我感觉被收借读费是一件很屈辱的事,而且我很清楚3000元对我家意味着什么,那将近全家全年收入的一半多。我拗不过父母,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一个人跑到山里躲着。到晚上的时候被母亲揪回家,第二天强制带到县城。我和母亲到了县中学,被挡在大门外,门卫问是干什么的,母亲把录取通知书交给他,他看也不看就打发母亲走,母亲用山东口音和他说了很长时间,祈求、解释、抗议,什么办法都用了,最后还是和县中学擦肩而过。
就在那个暑假,一所市里的重点中学招生办下乡招生,我也在他们的名单之内,据说还有一份可观的奖学金。但是山路艰险,招生办还没走了四分之一就放弃了。
我就这样别无选择地进入了全县最破的初中。
而这还不是全部,初中一次退学,一次转学,一次因学籍问题错过市重点高中;高中一次转学,两次和省重点高中擦肩而过;高考和顶尖高校失之交臂,其中的故事完全是光怪陆离。

6)贫穷,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前几天看有个相关的问题,刚好也顺道一块回答了。这件事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和北大清华顶尖高校失之交臂。
高考结束之后我就去山东一家餐馆打工了,成绩揭晓之后班主任打来电话,我是市文科第二名,应届生第一名。我创造了一个奇迹,我是这所中学历史上唯一一个分数过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也是市历史上第一个从非市重点高中走出来的应届状元。
然而一切荣誉似乎都是另一种嘲讽。因为在分数揭晓之前,我估分填报的志愿太低了。
我见过很多人,在听到我这个故事的时候会趾高气昂地说,这能怪谁,自己判断失误嘛?我不想和他解释:我接触唯一和填报志愿有关的信息来自于图书馆一本杂志;我们学校从来没有资格和其他学校一起联考,自己在市里的位置是一无所知的;在高中阶段,我和父母已经回山东,我一个人在山西生活;我家里的亲戚基本都是农民,他们对于填志愿之类的话题不能提供多少有益的帮助;贫穷不仅影响了我的判断力,也影响了老师的判断力,我填报志愿的时候老师还在一个劲地劝要选冷门学校冷门专业以求保险。
有个同学问过我说“你就不会上网查一下信息吗?”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初三的时候,而且因为没有交上机费被老师拦在门外,幸好一个很好的老师说让我先进去看一看,我才有机会碰到电脑。整个高中我舍不得花钱上网吧,直到高中毕业为了填志愿我才开始学着上网。
后来听说有个复读学校到处找我,给我几万块钱让复读,第二年考北大。我在山东打工,他们没找见我,如果当时接上线,我估计就真复读了,哈哈!

7)贫穷,信息的孤岛
因为寨子的闭塞,少有小伙伴一块玩耍,我从小就喜欢想事情,喜欢学事情。我童年信息的贫乏是难以置信的。
小学时候的课本我大多是一两个星期就看完了,像数学什么的也是最多一个月就把一个学期的东西学会了,没有东西可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就背村里人家门框上的对联,看村务公开栏上的各种数字。
有一年一个山东来的伯伯带来了三本武侠小说《忠义响马传》、《薛仁贵征西》和《方腊反》,(这个伯伯也很传奇,很有文化,但是因为出身不好耽误了一生,居无定所游走天下),我就搬着字典把三本书来来回回看了四五遍。
后来到一个大户人家借了很多的杂书,讲中草药的、楹联集锦,还有大厚本的圣经,每一样都看得津津有味。
有一件糗事,我初一刚到镇上的时候,又一次到学校外边玩,看到有半张破报纸就捡起来看,看完正面一翻,发现是张擦屁股纸。
直到我上高中,我还经常梦见我捡到一整套的《十万个为什么》,书多得搬都搬不完……
直到上高中的时候,这种信息的匮乏依然存在。有一次一辆三轮车拉着一车旧书到学校门口卖,我一口气买了二十多块钱的。我吃饭最省的时候,一个星期才花十块钱,有点不可思议,我买八块钱的煎饼、两块钱的咸菜,就着白开水一周就挺过来了。
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我小时候有足够多的书可以看,一定会懂很多知识,会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会早立志立大志。
我原先一直在准备一个给特困山区孩子捐书的计划,甚至整个运作都有周全的考虑,这几年大家日子都好过多了,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必要,知道的和我说下哈!

随便写写 一写就写多了 负能量太多 改天增加一些正能量的……

————————————————分割线———————————————————

我写这个答案的时候,已经有900多个回复,我当时想着就当给自己看吧。没想到很快收获了这么多赞。这叫我很忐忑,不是难为情,我怕这么悲苦的故事太负能量,看评论里很多人有收获,能于人有益也算做了件好事吧。贫穷的部分其实当天没写完,不想再写下去了。我在分割线之后另加一些正能量的东西,与大家共勉,因为涉及到自己的一些成绩和感悟,难免有炫耀的嫌疑,如果感觉不妥可以和我联系修改哈!

我有个同学说,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愿意找我聊天,因为第一再惨的经历好像也惨不过我,家庭贫穷又时运不济;但是和我聊天不会听到有任何抱怨,我又外向的不成样子,很容易被感染的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记得有一次参加学校读书会的活动,有一个出身好的孩子用一个羚羊和狮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你是羚羊就不要幻想做狮子,我总觉得有点别扭。(其实这个同学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他只是想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谋求改变自己的状态,否则很容易受伤,只不过故事讲歪了)

我喜欢和各种不同经历的人聊各种不同的天,喜欢从别人的角度试着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在家庭贫困的人眼里,这个世界很容易就是灰白的,但是神奇的地方也在于,你只要捅破这层灰色的纸就会发现你的世界比别人的更加绚烂。


1)穷则思变,不走常规路

我小时候就很有商业头脑,前边说过捡破烂挣钱,但是我能捡出花样来。开始是自己捡,后来就组织很多一起玩的小伙伴,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一块捡,然后所有人按顺序享有一天捡破烂的收益,我管钱的发放,会抽出几毛钱买酸角(小时候的一种零食)作为福利来激励大家。这样高效的组织方式,村里的破烂几天就被捡没了,然后就歇业了。

我五年级的时候,号召几个玩的好的小伙伴每人拿出几块钱来,成立了一个小银行,还煞有介事的按照借贷记账方式记账(我都忘了是从哪看来的,所以账也是糊涂账)。不过最后绞尽脑汁也没有想明白怎么挣利息钱,后来就倒闭了,哈哈。

这些是小时候的事情,大学以后更是折腾的厉害。做过十多个工种,从校园代理到塑花销售,从煤炭公司的物流规划到IT企业的危机公关,从学院的科研秘书到发改委主任助理,从银行的战略管理部门到参与高大上的国家机关报告。涉及的行业和岗位跨度,有时候自己回想下都觉得吃惊。

我是班里第一个开户炒股的,我也差不多是中国最早接触比特币的人。

我攒钱之后买了单反,虽然设备很旧,但是也算对摄影有了了解。

每年我都会拿出一两周骑自行走上一千多里路。穷游走过了很多的地方。

我们总是可以找很多的借口来避免接触周围环境的多样性。穷人说没钱,富人说没闲,或者其他各式各样的借口,越是保守就越是闭塞。


2)变得麻木或者敏锐?

回答里有几个讲到贫穷使人麻木,在我这里似乎又是一个反例。因为贫穷,我更愿意接触新鲜事物,触觉更加敏感。

我大一在学生会做外联工作,为了接触一家电脑企业,我给他们做了一整套的校园活动计划,那是我第一次用PPT,第一次和人谈判,最后企业直接撇开校园和学生会,叫我做代理。那时候思想很单纯,觉得不能因为学生会的职位做这种事情,就拒绝了。

大二的时候用上个人电脑了,因为平时浏览新闻感觉到的诸多不便,就想做一个基于地理圈子的新闻定投产品,让人人是记者、处处是新闻。那时候还不知道微博,后来发现微博基本就在做这个。

有段时间听说山西原先住的寨子整村搬迁了,因为学了经济学,对中国农产品供需和价格的扭曲想的特别多,就琢磨着建小流域内的生态农产品综合开发,结合网络进行销售。那时候丁磊好像还没有去养猪。曾经一度琢磨辍学贷款做这件事,最后也没有实施下来。

团购大战的时候,我和老师聊过这个问题,总结成一句话“当前团购网站的折扣实质与想做营销传播平台的目的冲突”,老师让我到博士课上讲一下自己的见解。那时我才大四,一帮博士生自然不服,各种辩驳。团购行业的整体没落大约在不久之后就显现出来了。

顺道补一下贫穷有多可怕,即使想法多好,能实现的程度却是未知数。我的大学圈子基本限于本学院的同学,高中同学就我一个上一本的,同学之间知识是同质而不是互补的。家里的资源就更匮乏了。曾经有一个不错的创意,我自己做运营这一块,需要几个做技术的大神一块搞,愣是凑不齐这几个知根知底能一起做事的团队,这就是贫穷后遗症之一。另外,就是钱的问题,有个很有钱的同学做创业,我和他说过模式有问题,他说不在乎,大不了几十万买个教训;现在他在做二次创业,依然以历练为目的。而我必须瞻前顾后面面俱到,现在只能用自己本科攒的几万块钱慢慢推进我的项目,事事不周全,我不敢拿同学说的“你要多少我给多少”的资金。


3)对金钱的态度往往会有两种分化

有的人因为曾近缺乏而倍加珍惜以至于吝啬甚至不近人情,而有的人因为缺乏反而看得开,很幸运我的观念更接近后者。贫穷如我这般,多数情况下都会对自己比较节俭,对周围的人却很大方的。

初中第一次挣到大额的奖学金50块钱,我给我姐买了一块电子表。

第一次假期打工,累死累活一个月挣了500块钱,我交给家里300块。还给我爸买了一个剃须刀,虽然老爷子一直舍不得用,从买回家就放在柜子里没动过。

我大学之前没有买过水果(家里是产啥吃啥,除了用玉米换西瓜,基本不吃花钱的水果),没喝过酸奶。谈了女朋友之后基本每天都会给她买柚子、酸奶、糖葫芦,一块食堂吃饭也是我掏钱。(那个时候,我通过奖助学金,做勤工助学、实习、兼职等,每月都有结余,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恋爱开支)前女友家里条件也不会很好,我就怕她有一点点因为物质匮乏而受委屈。

我创业之后,团队骨干是两个很好的小伙伴,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本来大家一块创业,我作为发起者不给钱只折算股份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我坚持给他们发补助,他们不要我就换成他们有需要的实物。我不是笼络人心,只是觉得不能亏待朋友。

有时候寒假放假之前,我会和要好的同学说“你回家给家里带点东西”,有些家里条件好的同学会觉得这个要求很奇怪“家里又不缺,没有必要呀!”这也算富裕的一个副作用吧。


4)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或者,悲愤有多强责任有多大

我是幸运地从矮子里边拔出来的矬子,而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现在依然在农村过着单曲循环的生存路子。很多女同学,十七八岁就结婚了,恋爱都没来的及好好谈,没有享受过这个大千世界的不同面,就从一场婚礼平庸而程式化地走向另一场葬礼。他们的子女继续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匮乏的农村静悄悄地成长。每次想到这些,我都很心疼。

我从小的立志是做一个政治家,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老师,因为我知道政治家手里掌握的资源可以对社会的公平有足够的影响。我在上大学之后还经常给闭塞的家乡政府写一些政策建议,当然也毫不意外地石沉大海。我们的社会只需要官员不太需要政治家,这个梦想也及时的破灭掉了。

大格局改变不了就从小细节着手,尽一切可能地帮助人。我帮学弟学妹找实习找工作,帮着别人改论文改报告,帮学校的技术型创业团队琢磨市场。小到取快递(我宿舍就是个快递中转站,哈哈),大到商业谈判,只要找到我的我都很少拒绝。我不是为了站在道德的高点上,而是我总会不安地想象一个人在需要帮助时四处无援的窘迫。

其实论起来乐于助人,我爸才是典范。那时候寨子上偶尔会有人去采山货,我爸只要见了就把人家叫到家里吃饭,和伺候客人一样。村里有人去买土鸡蛋,我爸都不论个卖(那个时候土鸡蛋挺贵的,都按个卖,一个七八毛的样子),往往是买鸡蛋的还在聊着天,我爸就悄悄打发我妈去菜园里割两把韭菜送人家炒鸡蛋吃。

我爸年轻时候除了干自家的活,还给我五爷爷挑水种地;到山西之后有一个河北逃荒来的爷爷无儿无女,我爸妈给他养老送终(期间去过养老院);村里有个老人无儿无女无亲无故的,过世后没人管,我爸就和他邻居张罗着给出了殡;后来一个魏姓的老人,靠给人算命度日,没有活的时候我爸就把他叫家里住一两个月。一个穷的叮当响不能自给的人尚能如此,就这点我就特服我爸。

道德和教化有时候真的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一个系统里潜移默化烙在心里的。在一个贫穷的环境里长大,道德败坏或者鸡鸣狗盗的有,但是一个正向扰动带来的转折将满满的负能量就拨到正面了,想想也是蛮神奇的,如果社会多一些这样的扰动因素该是多好的事情。

和姐姐一样,我也很早就担起了家里的担子。我差不多14岁就生活独立了,高中毕业经济独立。上大学的两万多块钱是我四处化缘筹来的,后来姐姐急需钱,我就把钱给她用,我用助学贷款。进入大学第一年领的是助学金,之后全是奖学金,生活费也差不多了。干事最多的时候,做着学校的勤工助学,有一份正式的实习,一份兼职,还有一份私活。大约是大二下学期,回家过年我咱的钱就够办年货,买走亲戚的东西什么的。到大四的时候时不时的给家里打钱。说个有趣的事,我妈是直接穷怕了,我爸花钱她管的厉害。每次回家我都准备两份钱,多的给家里补贴家用,少的给我爸零花。

其实家里已经过了缺钱那个阶段,现在我爸妈满满的幸福感来自于我们姐弟几个。我几个姐姐非常孝顺,基本上每周都有人回家看我爸妈。村里的人也都把我当做教育小孩的例子。


5)珍惜每一次做事的机会,勤奋总会有回报

因为小时候缺乏机遇,所以对于任何事情都倍加珍惜。别人眼里应付的工作,我总希望能做得更精彩。

我在学校做助管临近结束的时候,和另一位同学将三年积累的经验编辑成了工作手册。老师说,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和我们俩一样能主动揽任务,又能梳理的清清楚楚一次做好,更没有一个人想过花时间写岗位工作手册。

我大二和老师做项目,有些很理论的部分没有做,我就把老厚的书一点一点地读,读了一本有一本,做了两大本的笔记(大学一共记了六大本笔记)。老师是领域内顶尖的专家,大三开始就让我和他读研究生。

参加商务谈判比赛,和别人不同的是,我们会对案例做足够的分析,写十几页的案例分析和谈判计划,别人最多一张纸。去年当这个比赛的评委,看后来人基本都按照我们当年的范式来准备谈判计划书。

我保研之后去过一个小公司(我比较喜欢在小公司待着,接触面广,能学到的多),走的时候,我写了一份实习总结,里面从我负责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到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定位,写的很多。因为这份总结,老板坚持把我留下,我不去坐班依然给我发工资。


6)慢慢感悟这个多样的世界,丰富自己

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哲学体系,有时候找不准自己在这个神奇而精彩的世界中的定位,很容易产生心理性的问题。

向前走一步看大世界、向后走一步看小世界,人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支点。在一个大尺度的时空里,人的一生、复杂的生态系统的建立、乃至天体进化都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一片腐叶下的微生物世界、其丰富程度也是超乎你想象的,你每一个不经意的踏足对于那个繁荣的微观世界可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几万年的人类历史,行者匆匆终归于寂寂;方圆百里的地理空间,你不曾关注的地方各种生死轮回沿着既定的轨迹自顾演化。而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有限的生命去感知无限的丰裕,所有好的坏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属于你的珍宝,好好收着;而世界给予你的好的坏的未知全是无尽的宝藏,尽力去挖掘。


所以说,人如果有经历过贫穷,经历一些重大的挫折,多让生活嘲讽几次,说不定还是个好事呢。

共勉!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80103/742.html

更多阅读

日本核电站爆炸,危害到底有多大? x射线危害到底有多大

日本第三次核电站爆炸,危害到底有多大?放射性污染,是核电站爆炸的一瞬间产生的,还是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持续的污染,大概得持续多长时间!放射性物质本来就存在,爆炸也不是核爆炸只是屏蔽核反应的混凝土保护层被爆炸炸开而导致了核泄漏

李小龙的功夫到底有多强 李小龙到底有没有功夫

李小龙,一代武术宗师,功夫电影巨星,世界武功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  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  他将 Kung Fu 一词写入了英语词典。李小龙是中国

美的紫砂锅到底有多“毒”:这时候了还在骗人(图)

美的紫砂锅到底有多“毒”:这时候了还在骗人(图)新闻背景: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美的在产品宣传册中称紫砂煲内胆叫“紫金风火内胆”,是“全部选用纯正紫砂烧制”,“富含丰富微量元素,补铁补血,有益身体健康”。但美的紫砂煲实际

科普:吴清源到底有多牛逼?

科普:吴清源到底有多牛逼?毛豫卿/文吴清源先生于近日仙逝,估计会有不少人觉得奇怪,一个下围棋的日籍华人,去世了为什么要闹得这么大张旗鼓的。如果仔细翻一下关于吴清源的新闻,会发现一周前恰好是他的百岁生日,于是数百社会名流齐聚北京

声明:《贫穷到底有多可怕 贫穷有多可怕?》为网友我爱青柠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