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补充:
制片人一跪,跪出来千万票房。但这已经和影片本身的好坏没有关系。沉默螺旋下,一个关键人引发热点话题,那明显是冲着最最广大的观众去的。这一跪,是集宣发于一体的一跪。至于影院在其中被动(被迫)扮演的角色,总之是尴尬的。《再见,在也不见》:“我这倒霉催的是招谁惹谁了。”
………………原文分割线………………
一句话:不舒服。
2012年我初入行,赶上了那年5月份上映的《赛德克·巴莱》。当时魏德圣是我喜欢的导演,片子的题材也是我喜欢的题材,所以格外关注;在“中国影市”前面还远远没有入门的我,也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就是个大片。
但现实是,制作成本不菲也够精良的《赛德克·巴莱》在内地首周四天,仅取得402万票房。我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该有人出来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吧。于是等。
等到2012年5月17号,万达院线宣布旗下所有影城将于5月16日至24日这一周,每天用一个厅来放映《赛德克·巴莱》。还发了一条长微博。
↓↓↓
分行,像早已没人读的现代诗一样的格式,内容也确实热血。不过,这部电影的发行方也正是万达传媒。这使得这场热血突围,在当时受到了质疑。万达院线宣传负责人陈洪伟面对质疑,阐述己方的动机:“其实之前我们也很注重好电影的推荐,这次之所以动作较大,是因为这部影片目前所得到的票房远远低于它本身的价值,低于它应得的票房。”
大动作当有大效果,此事发生以后,《赛德克·巴莱》上座率自第一周的10%不到,一路飙升到最高36%。身微亦当力行,何况我也是个爱追热点的人,于是忘了哪一天,在下班以后找了个朋友去本地的万达影城买票看了这部片子。不可否认,那是我在2012年一整年看过的最动人的影片。
在魏德圣于5月21日发表的亲笔信《看见彩虹了吗?》里面,这位导演如此写道:“首周票房上的失败,反倒让更多的天使出现了:谢谢许许多多心疼我们的媒体天使;谢谢即使当大多数影院都如掀椅子般的让我们消失在这市场时,还愿意一直坚持放映的影院天使;感谢愿意第一波走进影院看《赛德克·巴莱》并上微博分享推荐的观众及具名推荐的名人朋友们,你们都是我们的天使。谢谢你们打从死里把我们给救活。”
我不知道魏导“救活”的标准是什么,如果2000万票房也算。实际上,按照这部电影公布的成本,它在内地市场票房即使翻一番,那也是赔钱的。在我看来,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在那一年的电影圈制造了一个与明星无关的高热度话题,也给了后来很多类似影片一个启发。
三年后的2015年,网名“不二”的陈洪伟离开万达,离开时以转发当初万达院线官微“万达电影生活”发布的为《赛德克·巴莱》所写的那封“致全国电影观众的一封信”作为转入新公司时对自己的寄语。
也是在2015年,两部与之类似的国产片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2015年4月30日,也就是《闯入者》上映的第一天,导演王小帅有感于低排片率(不足1.5%),发表“致我的观众”的公开信。
几天以后,院线做出回应。5月8日下午,上影对外宣布:“我们承诺在5月12日美国大片《复仇者联盟2》上映期间,保证《闯入者》在影院的合理排映空间,确保观众能欣赏到这部国产佳作。”在上影之前,万达院线也发声力挺《闯入者》,并提高了排片。有数据显示,自从万达增加了《闯入者》排映空间后,该片约10%的票房来自于万达院线旗下的影院,是所有院线中比例最高的。一唱一和之下,关注度自然也获提升,水涨船高,两大公司做出回应后,《闯入者》排片比例从最初的1.15%稳步上升至3%以上,而一线城市已经接近5%,其中北京超过6%。
下半年,贾樟柯《山河故人》上映。片子本身,好评多于差评,但这样的影片,在现今的市场大环境下,生来基因即已注定——缺热卖元素——但它却不缺能在电影圈刷屏的大新闻。在《山河故人》第6天,时其票房已过2000万(其实已经超过在国内上映的他的作品的总和),导演贾樟柯在微博上发出呼吁:“今天全国排片已经跌至不足3%。《山河故人》是慢热型影片,而观众口碑,媒体报道及评论这几天正在发酵。在此肯请各院线,请尽量保留排片,一起为观众,为大银幕留住《山河故人》。”
名望有时不能换来钱,却能迅速换来回应。导演发出微博第二天,11月5日,万达院线、联和院线、时代院线、幸福蓝海院线、太平洋院线和奥斯卡电影院线以及万达占股的五洲发行公司、后四条院线联合成立的四海发行联盟共同发表以“为银幕留住《山河故人》,为中国电影留住人情”为题的倡议书,倡议各影院接下来的周五、周六、周日,为《山河故人》留出最少6%的排片空间。
这次倡议体现在这些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平台上,动机单纯,但看起来也像影视大公司的集体行为艺术,到影片本身那里,又会顺势变为一起营销事件,到这里,它的排片空间能否达到6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部小众电影,在上映一周以后,又有热点话题可以传播了。此后直到11月10日,虽有新片入市,但平均下来,《山河故人》在全国近50条院线的排片率,都始终平稳维持在1%左右。这样的排片量,足够它的票房在众多商业电影的挤压下缓慢顽强地生长。
我不喜欢“文艺片”这个称谓,因为中国市场上所说的“文艺片”是一种笼统的,标签性质的粗暴归类。如果非要简单称呼,我更愿意暂时借用“小众电影”这个词来指代此类影片。
《赛德克·巴莱》热血长微博三年后,《闯入者》和《山河故人》将这种小众影片增加排片的做法发挥到极致,但从宏观角度看,小众影片的整体处境并没有好转。
5月6日,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上映,上映7天,票房360余万,在第7天的晚上,制片人方励用制造网红的网络直播平台做了一次长达一小时的直播,畅谈《百鸟朝凤》宣发中的种种不易之处。在直播的结尾,他向影院经理和观众下跪。
这次下跪,成了从昨晚到今天的电影行业中最有热度的话题,话题引发的热闹要超过当初的《赛德克·巴莱》《闯入者》《山河故人》。第二天,大多数院线、影管公司纷纷表态,要加大对这部吴天明遗作的排映力度。
不可否认,方励是一个优秀的,值得尊敬的电影制片人,他之前的作品,“文艺”有《颐和园》,“商业”有《后会无期》,都是成功的作品。但是此次一跪,无疑有了道德绑架影院甚至观众的嫌疑。
实际上,从昨晚开始,这种质疑就已经开始蔓延。
站在发行和制片的角度看,这一跪,无疑拉升了电影上游宣发影片的公关上限,你现在直播下跪,以后再要排片,我们是不是要直播更过分的动作了。
站在影院角度看,这一跪,则放大了上游(制片)和下游(影院)的裂痕和矛盾,因为“跪求”的潜台词其实是对之前影院给《百鸟朝凤》排片少的不满。
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上看,车有车路,马有马路,艺术片和商业片应有属于各自的市场定位和放映渠道,换句话说,文艺片也有属于自己的通道和尊严。然而国情之下,艺术院线长期得不到发展,艺术影片难以获得满意票房,却要指着需要缴纳房租、承担巨额水电费的市场化的影院来承担排映小众影片所可能带来的亏损,甚至让影院来为这些小众影片的低票房来背锅,这无疑也是不公平的。更何况,很多小众电影,其创作的初衷,只是出于制片方或创作者的个性化表达,打一开始就没有奔着“票房”的目标去。
长微博、公开信、下跪,从《赛德克·巴莱》到这部遗作,作为求排片的方式,其烈度的提升彰显了国内电影行业一直存在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某些问题,而如今走到“下跪”这一步,却是让人很不舒服的——不管是跪下的人,还是在手机、电脑屏幕前面看到这一跪的人。
注:文中部分文字直接截取自本人去年旧文《这些年的排片倡议/热血营销,有点像大公司的行为艺术,但终归还是有效果的》
微信公号:moviemoon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