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提到我把茶杯的规矩弄反了...这个...我现在还真的急不清楚了,回头我再查一下小说看看是怎么说的,谢谢大家的指正。
另外我知道不是黏手,是黐手,但是我打字的时候没找到黐这个字,就犯懒了而已...
还有林希文是不是陈识杀的还是邹馆长找人下的手,我始终觉得还是陈识下的手,这样也符合我对在场众人隐忍的看法。
邹馆长丈夫只死了十年这事儿是我脑子抽筋记错了谢谢大家指正,但我印象里郑山傲和邹馆长的对话里确实有之前邹馆长的丈夫才是天津老大的意思,那么会不会是说邹馆长的丈夫因为携刀揉手玩的太好威胁到郑山傲头牌的位置,因此被郑山傲借机除掉了呢?这样一来我觉得邹馆长复仇的理由似乎更明确了一点。)
作为一个武术爱好者加影迷,我就说七点:
一、天津武行的规矩
作为一个考据控,徐浩峰在《师父》一片中引用了大量的旧时江湖典故,其中不乏一些江湖上的规矩:
规矩一:要开武馆,教出个徒弟去踢馆,踢够八家,师父扬名,徒弟流放。
这是郑山傲(金士杰)在给陈识(廖凡)谋划开馆授徒时定下的策略。陈识觉得要在天津武行立足只有踢馆,按武行的规矩踢够了八家就能立足。但拆了同行的招牌必将为行业所不容,因此只能由徒弟来代打,而后代师父受过,如此一来门派方能立足。
规矩二:武馆不传真艺,一生只给两人真传。
天津武行不成文的规矩:授艺不真传。这一点陈识也认可,因为他也曾在他的师父面前立誓,一生只真传两人。
在有传承的武术门派里,师父对门下弟子区别对待、鲜有真传这种事,就算是放在现在也还是一样。师父在对待真传的弟子和随便叫叫的弟子从用心程度,技法区分上都有极大的区别,甚至于同样的一个技法在教授给不同的弟子时都做都是不一样的。更有甚者,有些怀有真功夫的武师,可能会由于没有遇到一个称心的徒弟,宁愿把自己一身本身就此失传也不愿教给旁人。
规矩三:办事对峙不说话,全看茶杯怎么拿。
武行的规矩,双方谈判的时候不说话也不动手,说话动手都会伤了和气。武行虽不同于文人,但也不是地痞流氓。因此双方态度全看茶杯怎么拿。一排茶杯一字摆开,对方给你剩下中间的茶杯,那就说明事情还有回旋;对方给你剩下边上的茶杯,那这话就算是说死了。
二、八斩刀和六点半棍
徐浩峰在被问及这部影片和其他武侠片、功夫片最大的区别时说到:别的片子拍的是拳脚,我这里是械斗。
片中陈识(廖凡)练的是咏春拳,咏春有两手兵器——八斩刀和六点半棍。
六点半棍源自少林,后经传人改良,结合红船上的梢棍演变而成现在的六点半棍法。棍长240cm-260cm之间 ,一般不超过250cm,尺寸多有变化。多由红木类木材(较重较实)或实木制成之长棍,棍法来源于马上枪,故执单头。片中廖凡和宋佳在小巷子中坐在板凳上聊天的那一段中,廖凡一支长棍震住一票流氓用的就是六点半棍。
而片中陈识及徒弟耿良辰(宋洋)主要用的则是咏春的另一样兵器——八斩刀。
八斩刀是咏春拳里的一种独有的刀法,取名“八斩刀”并不是指刀本身的名称,而是指这套刀法的统称。双刀用的是一长、一短的长短刀。到一定的境界后,手上有无刀都行,因为练的是法度,所谓的“八斩刀”,即刀法也是运用“永”字八法的法度,故命名为“八斩刀”。
三、携刀揉手
所谓的“携刀揉手”,是指两个人双手持刀的同时搭手过招。
在咏春拳的练法中,有一个用以感受招数运用和感知发力的训练方法叫做“黏手”,就是两个人把手搭在一起,寻找招式的用法和力量的感知,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在掌握套路里招数的运用方法的同时锻炼出“听劲”的能力,达到咏春拳“连消带打”的效果。《一代宗师》中金楼里的形意拳师夸赞叶问时所说的“咏春听桥”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因为这种比试的方法和咏春的训练体系十分相近,郑山傲在看到陈识亮出八斩刀之后,才会说“一年之后便可踢馆”这种话,毕竟你们专项练的就是这个,还是挺占便宜的。
四、郑山傲的杀招
与原著小说相比,电影为了突出“械斗”的特征,删去了郑山傲(金士杰)和陈识(廖凡)相互展示拳脚功夫的一段。在小说的这一段中,郑山傲在见识过陈识的咏春标指之后,发现这咏春拳中的绝招竟和自家八卦掌中一手杀招异曲同工,这才对咏春这门功夫产生了认同,进而才有后面执导陈识开馆门路的故事。
这一条伏笔直到郑山傲在众人面前被徒弟林希文(黄觉)突然发难打倒时才再次出现。郑山傲受到徒弟袭击后立即反击,本能之下本想以前文提到的杀招取了徒弟的双目结束战斗,但却念及师徒之情招数寸止于徒弟目前,继而被徒弟打倒,毁了这一世的名声。
电影中的这一段镜头并没有很明显的详细解释,因此多数的观众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里。
徒弟林希文突然发难猛攻郑山傲,之后郑山傲欺身下潜,左手抱住徒弟,右手直扑徒弟面门。电影中有一个从上方拍下的特写镜头,郑山傲的手已经按在了徒弟脸上,只要食指稍稍发力便可夺了林希文的一对招子(眼睛),可几经犹豫却始终没有下手。
后面的剧情中,打败了师父成为了天津武行头牌的林希文在陈识武馆的开张仪式上放出了当日他打败郑山傲的影花戏(录像),一干武师看到郑山傲停在一半的杀招,不知心中是做和感想。
五、林希文之死
身为军界要员的林希文(黄觉),不仅打败了自己的师父郑山傲(金士杰)成为了武行的领军人物,也在驱逐陈识(廖凡)的徒弟耿良辰(宋洋)的过程中出手杀了耿良辰。因此当陈识在片尾爆发时,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为徒弟报仇,杀了林希文。
这里有什么细节呢?就像我在前面“郑山傲的杀招”中说到的,在场的武师们都看得出来林希文是郑山傲手下留情才侥幸获胜,心中已有不平。虽然天津的武馆里一直都是拿着冯巩老师先人冯国璋批的北洋军军费过活,但军队中人跑来统领武行,心中也必有不满。
因此,在陈识暴起袭击林希文的时候,众武师明面上是一拥而上按住陈识,暗地里却手手相传给陈识拣回了掉落的八斩刀,从而斩杀林希文。
六、军政与武行的兴衰没落
《师父》中的师父陈识(廖凡)本想北上扬名,重振没落的门派以报师恩。但就在他想要舍弃本门的旧理,按着天津武行的规矩在此地开宗立派的时候,其实此时的天津武行也是风雨飘摇,将逢巨变。
按照徐浩峰的说法,所有时代的变迁,不一定是一种武器取代了另一种武器,但一定是一种道德取代了另一种道德。
民国对以前的社会结构的破坏所造成的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文武关系的颠倒。从宋朝开始就是文在先,武在后。所以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虽然各省独立,但当时在全国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各个督军宣布独立,但是他把部队的最高指挥权都交到当地比较有名望的文人的手里。但是后来的一系列革命一下子把我们几百年的格局都打破了,暴力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然后所有的军队都骑在了绅士阶层的上面,社会开始有了变动。《师父》这部电影讲到就是这么一个环境背景下的故事。
七、巷战
作为一部武侠片,片尾部分的陈识(廖凡)在长巷中车轮对战天津武行的对手这一段绝对可以算作是影片最吸引人的一段。
照导演徐浩峰的说法,巷战这一段“一步一登天”的情节,是在致敬李小龙的《死亡游戏》中的“奥义塔”。导演对于整部影片的意象“一把短刀闯进北方的刀阵中”也在这一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巷战的过程红,陈识(廖凡)先后使用了咏春的八斩刀和八卦门的子午鸳鸯钺,对战诸如三尖两刃刀、方天画戟、战神刀(下图中右边武师使用的)等兵器。不过打斗的场面语言描述再精彩也比不过画面精彩,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八、邹馆长的复仇的暗线
没错,除了上述的七条细节之外,我还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独家放送的第八条——片中的暗线副本:邹馆长的复仇。这一条暗线至今我还没有在任何一篇影评里见过,因此各位在这里看到的算是独家爆料了。
在我看到点映之前,一直都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徐浩峰要将书中原本的男性角色在这里变成女儿身,去掺和在一群男人的械斗之中。直到电影的最后,我才发现,邹馆长(蒋雯丽)这个角色是导演插在电影“扬名开馆”的主线故事背后的一条暗线。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影片的开头,导演借郑山傲之口感叹“天津武行的头牌自己做了三十年”,那三十年前的头牌是谁呢?从郑山傲和邹馆长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武行上一任的头牌就是邹馆长死去的丈夫。
郑山傲在和陈识(廖凡)、邹馆长的对话中透露,片中踢馆比武所使用的“携刀揉手”当年是被邹馆长的亡夫玩到了极致,但是此人却在三十年前突然死亡,从此与他交情匪浅的郑山傲便成了天津武行的头牌。
邹馆长的丈夫死后,邹家武馆便开始没落了,邹馆长不得不到处卖弄交情,才勉强和熊欣欣扮演的镇馆弟子撑起了邹家武馆的招牌。三十年后,陈识和他的徒弟耿良辰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闯入了天津。而此时,邹馆长先是联合郑山傲的得意弟子林希文,二人接着给督军表演的名义把郑山傲打倒在镜头和众人面前,从此郑山傲丢了三十年的名声远走他乡。接着,邹馆长又指使林希文杀害了耿良辰,使其和陈识结下了梁子。最后借陈识之手杀了林希文,顺便将杀人者陈识逐出天津。
从此,一个女人搅翻了整个天津武行,邹馆长的武馆时隔三十年重登天津武行的头牌。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